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2020名家真迹:著名画家马万国

发布时间:2020-06-12 17:16:12 来源: 责任编辑:蒋海波 阅读量:
  艺术简历  马万国,艺名抱海,齐鲁人士,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美

艺术简历

  马万国,艺名抱海,齐鲁人士,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美术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东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艺术顾问,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创研室副主任,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8月与2014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1月在山东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刘金贵教授联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对此进行专题报道。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获奖,许多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国美术馆及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等多家单位收藏。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精装版《马万国中国画作品集》(昆仑系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独树一帜名家·马万国画昆仑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马万国百幅扇面作品集》和《马万国百幅团扇作品集》、《马万国百幅国画作品集》(第一辑)、(第二辑)。

  《百福昆仑作品》

马万国中国美术馆画展研讨会专家点评

1.薛永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马万国的画,特别是他的“昆仑”系列,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可以用16个字概括:大气磅礴、神秘雄奇、酣畅淋漓、抢眼憾心。具体地说,就是大气象、大境界、大胸怀、大笔墨。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广袤的宇宙感、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个人面貌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震撼人心。同时想到几个问题,都是马万国的创作给我们的启发。

  《百福昆仑作品》

2.邵大箴(中央美院教授美术评论家):

  马万国的作品不落一般山水之程式,有奇突的味道。他注意用点、擦、皴、染来表现细节,笔线遒劲有力,墨色浓重而有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百福昆仑作品》

3.胡宝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任):

  在笔墨语言的组织处理上,他巧妙而熟练地谋篇布局,挥毫泼墨,让色与墨自然交融,形成斑驳陆离的视觉效果,使整个画面置于流动的圆通之中,分外彰显其厚重的质感和排山倒海般的气韵,将苍茫山影、迢远细流、深沉大气、寥廓尘烟推向极致,令人从心底深处漾起丝丝“览罢昆仑不看山”的感觉。

  《百福昆仑作品》

4.丁杰(中国美协理事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

  马万国笔下,自然流露出高原原始的生命律动—他的昆仑系列,源于自然,超然其外,体现自然生命节奏的变化韵律。读马万国之“昆仑”,如听贝多芬之《命运交响曲》,在低沉、压抑、徘徊的调子中,陡然“跳出一点亮色,那是一种生命不屈的力量。”

  《百福昆仑作品》

5.徐恩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院 美术评论家):

  马万国以个人独特的理解,用浪漫的手法与色彩,把西部昆仑山脉的神秘、巍峨与壮伟转换为艺术。这是个性风骨的表达、强悍气度的忬写,又是浪漫情怀的坦露

  《百福昆仑作品》

6.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宋代中国山水画非常注重写实因素,那时候是大山大水,很有气势的感觉,但之后变成文人画,以艺术来表现自己的内心、行万里路的画家寥寥。所以我看画多年,发现一个问题:作品画中原、画沿海的非常丰富,有很多典范;但一过秦岭以后,“一片孤城万仞山”这种境界,只有诗作里面有,画家画西北能成功的很少。站在沙漠、站在戈壁的地方去观察,这本身给画家提出一个难题,不是人人都能画的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说,马万国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他把具体的物象画出来,又把气势、意境画出来,还要简略的去画,他除了画山以外,还表现大片流水、树木,他想将具象的和意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去画。

  《百福昆仑作品》

7.尚辉(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透过马万国的展览让我们审视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在中西融合之中如何进行转型的问题,我非常赞成有专家谈到的马万国是继李可染先生开创中国现代山水画之后另外一位重要画家的观点,他在现代山水画的转型是通过昆仑山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把一些客观、壮阔、绚丽的神秘山水纳入到中国山水画的画境里面。他此次展览中很多都是呈现昆仑山气势的巨幅作品,展示了辽阔、苍茫、浩瀚、崇高的境界,这些境界都是传统山水画里面很少涉及的。他的很多作品画的都非常幽暗,在幽暗中体现一种苍茫,很显然马万国是非常善于使用黑白关系的画家。我觉得马万国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审视新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变革问题。

  《百福昆仑作品》

8.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社长 评论家):

  马万国是得昆仑神启的画家,堪为“昆仑入画第一人”构图昆仑,描摹冰坂,书写这别样的山河,不仅要用笔墨,更需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艰苦。

  《百福昆仑作品》

9.马鸿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

  西北山水恰恰是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容易启发大美的生命理想的展现,除以前的北派山水、南派山水外,西北山水存在广阔探索空间。马万国的山水画,的确是大气派、大境界,大刀阔斧,大笔挥洒。昆仑山在美术史中表现的较少,所以马万国现在的昆仑山样式,具有一种开创性意义,为西北山水大美境界的表现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百福昆仑作品》

10.夏硕琦(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编审):

  在当代画家中,能够耐得住寂寞、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推出这么一批面貌新颖、给人以心灵震撼的作品,马万国在这一点上非常值得肯定。山水画不外乎三个方面:笔墨、丘壑、意境。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特别强调笔墨、为笔墨而忽视丘壑的现象与很写实、很具体而伤害笔墨的倾向十分常见。我觉得这两种倾向都不可取,应该是笔墨和丘壑相融相化;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过程,也是形成作品的灵魂和本体的过程。马万国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灵体验,没有被前人的框架给框住,而是有着突破:他用笔奔放,但在刻画方面也很深入,有些地方非常结实,有一种体量感、力度感。

  《百福昆仑作品》

11.李一(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观察》杂志主编:

  整个展览气魄很大,不仅在巨幅山水里有所体现,在小幅画作里也显示出了大气魄,马万国所表现的雄浑、苍茫、大笔墨、大境界,这种整体感很值得肯定。这个展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探索巨幅山水创作方面有成功的尝试,这种探索是时代的需要。马万国能够在十米长的大幅作品中将气韵整体保存下来很不简单,这是很多画家所没能达到的,有些人的作品是尺度大了,但气韵不足,而马万国的作品尺度大、气韵也大。同时,展览还有一个特点——展厅艺术,在我们这个时代就要为展厅创作,这是没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做过展览的人,总是要考虑如何展,马万国在探索展厅艺术、公共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百福昆仑作品》

12.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马万国的画作里面有势有气,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黑白之间所逼出来的光影。他在表现时,通过大块的墨的运用或者笔的运用,表达了他对昆仑山的理解。马万国那些表现沙地和胡杨的作品,是一种大构图、大视野,是很难画的。比如说胡杨从地底下冒出来,似乎是在接触或者寻找一种东西,我感觉这里面就有一种气息出现,而这种气息可能是传统的山水,或者是其他的山水,很难找到的,这就是马万国对西北山水的一种理解和发现,也是他的山水画当中具有独特个人表现力的地方。

  《百福昆仑作品》

13.丁宁(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这个画展是我看的比较带劲、比较过瘾的一个,我感觉非常有个性,也有自己的面貌、语言。马万国的作品给我们一种非常强烈的法度感,这个法度包括他从中国美术史上历代画作中的汲取,他的画是很有积淀的。同时,如何走传承以外的、突破法度的路,这是马万国比较明显的特点。我觉得国画画到一定的时候,就显得所有东西都很圆滑、成熟,但就是没有一种视觉的力量能够感染你、震撼你;马万国的作品给人非常鲜明的视觉震撼,它背后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艺术家走到现实当中、走到山水间去反思、去追求一种大情怀的结果。这是一个画家真正在荡涤心灵之后有感悟的山水创作。

  《百福昆仑作品》

14.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资深编审):

  我看了马万国的山水画,感到很有气势,我最欣赏的是沙地,既可以近看也可以远看,气象万千。表现沙漠的作品,既体现了西北广袤的大地、山水的大美,又体现了中国画的虚实,非常恢弘。在近代画家里面表现西北山水的比较少,而马万国在此题材方面进行了很大开拓。在笔墨的运用中,他仍然是中西结合,敢于横出重墨,很不容易。

  《百福昆仑作品》

15.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 《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编辑)

  马万国把浪漫诗意与真实山水结合起来,运用大气势、大笔墨抒发自己豪壮的激情,创造了“莽昆仑”的雄浑意象,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百福昆仑作品》

16.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看完了马万国在中国美术馆的“昆仑”系列画作后感觉很多作品很有气度。他比较聪明,没有完全拘泥于就山说山,比如他画山顶之云,有一部分是画山中之雪,还有一部分是画山下之景,天上、中间、地上,把这三段都很好地表现了,甚至不同的画面专门表现不同方面。马万国的“昆仑”系列作品气势很大,在力度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取得了成就。

  《百福昆仑作品》

17.邓平祥(资深批评家):

  马万国是李可染先生开创山水画作范式之后非常重要的一位画家,深入、真实地表达了昆仑山,这一点来说,我是非常钦佩的。他对景物的观察不像传统山水画的观察方法,而是自然山水和人格山水的结合,从自然角度来看山水,代表一种他对真的追求、对真的感受力,这也恰恰是李可染之后的山水画家的一个贡献:从自身角度看山水,加上文化人格对山水的一种感受。在题材方面,马万国的作品来源于伟人诗词的灵感,但以这个灵感来启发画作的创作时,我们怎么做才能够超越诗词?我觉得马万国的经验在于,不能拘泥于完全阐释诗词,而是要有别于诗词的境界,或者超越诗词的境界,而这在他的作品中是有可能的。

  《百福昆仑作品》

18.王平(中国国家画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马万国的作品有个人面貌,有自己绘画的独特题材,而且也画出了自己的气象,很难得。我感觉他的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新题材,二是新表现,三是新境界。新题材就是指他画的昆仑山、沙地,还有胡杨,,这些很少有画家去涉及。新表现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全景式构图,体现了宏大气势的大山大水式境界。同时,其作品中很强调光,具象当中有抽象和意象的东西,整体当中有构成性的因素,通过强烈的黑山白光的形式呈现出来,确实有一种新的表现。新境界则体现在气势、豪放和雄浑方面,且他的画作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神秘性。

  《百福昆仑作品》

19.漆光(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画家):

  看到马万国的“昆仑”系列作品后,我顿时感觉眼前一亮,这次展出的作品深刻表现了昆仑山自然之美、精神之美、磅礴之美、深沉之美,既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笔墨修养,又展现了画家在尊重传统基础之上的浓郁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马万国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个人符合,带有鲜明的“马万国色彩”,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的作品中黑、白的冲撞极为猛烈,重在表达天地之间的关系,将万物性情、天地精神表达了出来,是一种大笔墨。如果没有对昆仑山的深入了解,没有对昆仑山的密切接触,一定画不出如此有气势、有风度、有感情的昆仑山。

  《百福昆仑作品》

20.刘金贵(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跟马万国20多年的好朋友,他的那种豪迈和饱满的激情 对我的创作有很大启发。他十年磨一剑,没有被传统的笔墨束缚,孜孜不倦的用心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并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透过马万国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是在画风景,而是在画他的心胸,他这个人非常大气,对创作有着独到见解。我看了他的几幅大画,这些作品有一种对大地、对中国画笔墨的敬畏,我觉得非常难得,这在现在山水画中是很少见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