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2020名家真迹:著名画家张建新

发布时间:2020-04-25 18:33:39 来源:综合 责任编辑:陈欣 阅读量:
【艺术简历】  张建新,字天韵,号梅花张。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4年出生于杭州桐庐。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擅长花鸟、山水,尤其以画梅著名。现为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

  【艺术简历】

  张建新,字天韵,号梅花张。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4年出生于杭州桐庐。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擅长花鸟、山水,尤其以画梅著名。现为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美术报》名家学院导师。

  导师张建新从业近50年,对中国美术史、艺术理论和绘画技法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和教学经验。曾为军地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美术人才,经他培养的学生有的在全国和国际各类展览中获奖;有的成为省、市、全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还有的成为书画团体组织的带头人。张建新先生在教学中平易近人,真情奉献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使学员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受到广泛的好评。

  张建新先生崇尚儒雅之风、博学众长、谦和真诚、务实低调。艺术上追求立意高清、雄奇大气、取法自然、继承创新。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军、全国美展,曾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铜奖、2017年日本国际艺术展金奖。曾先后3次随国家文化部出访,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举办画展和进行学术交流。应邀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京西宾馆、中央电视台、电影“金鸡百花奖”、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主会场等创作作品。发行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技法专著《丹青探梅》,中国文联出版的《张建新梅花艺术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张建新》等十多部个人专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央军委、中央电视台、国家邮票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美术馆、驻华使馆、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等收藏。

《丹青铁骨铸国魂》147×362cm

丹青探梅

文/张建新

  一年一度冬又至,正是寒梅欲开时。历年冬季是我画梅花的高峰期,今冬也不会例外。趁在梅花盛开前,作一组梅画,好应时与梅相晤。

  画了几十年的梅花,虽谈不上行家里手,却也算得上轻车熟路了。然而,近来我却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不走熟路,另辟蹊径,想窥视一下陌路的风景,哪怕是弯路险路也再所不辞。于是,我对创作的理念和技法做了大胆的调整改变。首先,在作品的立意上强化现代审美元素,让色彩更丰富,画面更自然,观赏更赋情趣。

  其次,采取泼、拓、印、渲染等相结合的方法,营造画面丰富多变的意象空间,运用水墨和颜色的分离积淀,产生机理效果,以追求自然的美感。三是根据画面实际效果,进行梅花的创作。这样一来,虽然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却能引发牵动主体的多维联想和新的创意,使创作更具挑战性、探索性、独特性。

  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不拘一格才能不同凡响,改变思路才有出路,勇于创新越矩,才有可能走进艺术的新天地。感谢《美术报》的鼓励鞭策,为我刊发这些实验品。在我看来,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勇于探索的精神。

于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

2019年11月

梅画诗

题《绿萼梅》

花似翡翠串成链,

杆如墨龙当空舞。

历尽严寒成新韵,

一枝清芳香满屋。

《春将归》

题《梅之品》

铁骨何惧风雪袭,

俏玉更喜霜染衣。

莫问清香能几许,

梅花精神永瑰丽。

《喜雪图》

题《三色梅图》

不与桃李斗艳新,

孤山闲刹一枝春。

来的都是看花客,

真识寒香有几人。

《春意盎然》

题《隔窗赏梅》

江南二月春风吹,

又见梅花吐新蕊。

悄呼友人共清赏,

唯恐窗开惊鸟飞。

《龙游梅》

题《探梅》

年年超山探新梅,

归来即兴泼墨彩。

选取一枝送亲友,

日日夜夜伴君开。

《寒香》

题白梅

白雪百花本难分,

只因香气识路人。

莫道浓艳这般好,

淡雅清芳更入神。

无惧严寒斗雪风,

霜欺雨打仍从容。

枝虬花俏神多彩,

香溢人间色映空。

梅兰竹菊四名家,

笔出东风第一花。

天荒露寒百花寂,

惟有梅花笑天涯。

年年超山探新梅,

归来砚旁飞墨彩。

笑将拙作赠佳友,

满屋清香伴君开。

傲雪迎春唯梅花,

淡淡幽香透璧纱。

一旦随风飘满地,

引来群芳入锦霞。

庭前一树绿梅花,

芳心铁骨影横斜。

写取一枝挂墙上,

日日夜夜香我家。

《新年春雪图》

《雪野圣花图》

《春讯》

《畅春图》

《双清图》

《古韵图》

《万里雄风》145×380cm(作品被海军某基地收藏)

《凤凰山秋意图》

《东山晴翠》96×180cm

书法作品——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