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核试验的残酷代价

发布时间:2017-11-02 18:35:34 来源:国家地理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核试验的残酷代价 在哈萨克斯坦库尔恰托夫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点,苏联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上图的混凝土建筑距离测试点大约200米。 摄影:PHIL HATCHER-MOORE 撰文:Alexandra Geno

  原标题: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核试验的残酷代价

  在哈萨克斯坦库尔恰托夫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点,苏联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上图的混凝土建筑距离测试点大约200米。 摄影:PHIL HATCHER-MOORE 撰文:Alexandra Genova

  在哈萨克大草原的一隅,破败和荒凉宛若一道伤疤。曾经平坦的草原被一个个非自然的湖泊所占据,那是核弹爆炸留下的凹坑形成的湖泊,间或还有几座人去楼空的建筑。这里看起来不适于居住。然而,在这片土地上,近30年前核试验项目留下的的阴影从未消失。

  这里被称为Polygon,冷战期间,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核试验都在这里进行。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这里几乎无人居住,只有外围有零星几个小村庄。虽然一些居民在试验期间被大巴车运了出去,但大部分人仍住在这里。时至今日,核试验造成的破坏仍在继续。

  摄影师Phil Hatcher-Moore用两个月时间记录了这里的情况,他被“人类的愚蠢所造成的恶果”震惊了。

  他的项目“核幽灵”(Nuclear Ghosts)把荒废的土地和村民的肖像结合在一起,十分具有震撼力。当年的阴影依旧笼罩在这些村民身上。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地约10万人仍然受到辐射影响,这种辐射可以遗传5代人。Moore希望能通过这些感性的、痛苦的照片,把抽象的数字实体化。

  在哈萨克斯坦东部阿亚古兹的特殊社会服务儿童中心,6岁的Rustam Janabaev正躺在病床上。Rustam生来就有脑积水。 摄影:PHIL HATCHER-MOORE

  Moore说:“我们并不能看到核污染,我们只能谈论数字。但我认为,关注那些经历了整个事件的个体更有意义。”

  在拍摄前,Moore采访了所有拍摄对象,发现保密和错误的信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很困扰。

72岁的Zhaksilyik Abishulyi正坐在萨里扎尔村的家中。

  “我在这里出生、长大,1949年核试验开始时,我只有5岁。” 摄影:PHIL HATCHER-MOORE

  Kapiza Mukanova已经80多岁了,她正坐在萨里扎尔村的家中。她认为,是Polygon的核试验夺走了她的3个孩子。 摄影:PHIL HATCHER-MOORE

  Moore告诉我们,“(50年代时)有个人被告知,带着帐篷和羊群,到山里住5天。他实际上是一个试验对象,科学家利用他来观察情况。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当然也不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

  虽然拍摄重点是“人的故事”,但Moore也记录了造成破坏的科学实验室。虽然把这些实验室和饱受辐射摧残的人像放在一起,让观者不太舒服,但Moore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Moore说:“那段日子,人类被当作活体实验对象。我想把这些想法结合起来:研究人员当时的实验方法,这些如何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现在是什么样,又意味着什么。”

在冬日的暴风雪中,鸟儿飞过了塞米州郊区的墓地。 摄影:PHIL HATCHER-MOORE

  Moore镜头下的一些人已严重变形,但也有很多人正遭受着不那么明显的健康问题,比如癌症、血液疾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而最麻烦的可能是那些隐形的、潜伏的的问题。Moore说:“长期以来,核能都没有太多发展,而现在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说的不是武器的更新换代。这些人是受害者,也是历史的见证。” (译者:Sky)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