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浸润于《汽笛》

发布时间:2020-11-26 10:56:28 来源:中国访谈网 责任编辑:张国军 阅读量:
  中国访谈网11月26日讯(湖南省怀化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飞燕)看报纸的历史,掐指算来有四十余年的时间了。  第一次看报纸,应该是在读高中一年级时。  1979年那会,我还在父

  中国访谈网11月26日讯(湖南省怀化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飞燕)看报纸的历史,掐指算来有四十余年的时间了。

  第一次看报纸,应该是在读高中一年级时。

  1979年那会,我还在父亲单位里的锡矿山矿务局第三中学读高一。学校有个图书室,里面有书、有杂志、有报纸。但我在下午放学后去图书室时只是常翻看着一种当时叫《人民电影》的杂志和其他的画报。因为,《人民电影》上有很多印制精美好看的图片。图书室的女管理员见此似有点不满也是建议地说,你是高一的学生了,应该多看文学名著和报纸。

  报纸就这样印在了我的脑子里。看报纸,也就第一次走进了我的生活。

  一年后高中毕业参军入伍去当了兵。在部队,也是有报纸看的。报纸放在连部会议室,而连长、指导员两个人的宿舍门也在会议室内,部队是过集体生活,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再者去会议室看报纸还要“报告”,不便多多,就只是偶偶地在周日去连部会议室看报纸。

  退伍后进了铁路工作,我看报纸的春天来了,阅报生活也才真正开始。

  在十几个人的派出所里,报纸还不算少。除《人民铁道》报外,还有局报、省报以及其他的一些报纸杂志,有七八种吧。经过多次翻看比较,最喜欢的还是《人民铁道》报。最喜欢《人民铁道》报,不仅仅因为我是铁路人的缘故。其实,在铁路的这个庞大的系统里,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铁路公安民警。在我们公安系统,也有自己的报纸的。说真话,我不怕我的同行们笑话我,我喜欢《人民铁道》报要多点。而《人民铁道》报的副刊文学版——《汽笛》版我尤为喜欢。读《汽笛》版上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浸润、一种熏陶、一种同化、一种慰藉。

  这么些年了,我欣喜地发现,《汽笛》版进行了几次升华式的改版,风格更大气,版面更亮丽,图文更丰富,文学味更浓厚。最重要的是,铁路味、平民味(小作者味)更浓了。

  “平民味(小作者味)更浓了”,这就不会让我们这些无名作者望而却步了!看了报纸后,也更有亲切感了。

  3条股道,车站、工区各一排房子,第三股道外、房屋后都是一山高过一山的山峰群,就连股道两端出站信号机外都是大山遮挡,车站就“躺”在静静的大山里。走出宿舍,除了站场两端经常是亮着红色的信号灯耀眼外,其它满眼看到的只有一样东西:山。无语的大山。无语的大山,让小站生活显得极单调和枯燥。有职工就说了,小站的日子难过啊!但我则不然,我有《汽笛》作伴,我有《汽笛》可享受。

  《汽笛》上的文章,大多都是铁路人写铁路人的。如一篇叫《节日》的文章,作者是三班倒制工人,渴望着在节日与家人团聚,但一成不变的班次,必须得要值满三年班后才会有轮回的改变,节日团聚难以实现。面对几十年的小站岗位工作以及家人的怀疑和不理解,作者没有抱怨,却还从节日环境的喜庆装扮、吃食的丰富准备以及临退休的大姐八年来好不容易轮到的一次春节休息却让给了作者,还笑称“不用还”,使作者从这些他们自我制造的节日的喜庆环境、气氛以及二十几年的同事的交情感受到,铁路人的节日“真的让人快乐和感动着”。看完文章后,我却被作者的乐观感动着。

  其实,放眼铁路,又何止是作者一个人有这样的“遭遇”呢!一线的铁路人几乎都是这样一种“遭遇”。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就想,作为一个优秀的铁路人,不仅要有奉献精神,更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是干好工作、扎根铁路的基石。

  《汽笛》上的文章,还有旅客写铁路人的。如一篇叫《栀子花》的文章,作者应在广州的堂弟的邀请,由北京去广州过春节并观看广州有名的迎春花市展。在火车上,因急,作者没有买到卧铺票,就坐在硬座车里。他看到车厢里很干净,有一个五大三粗的旅客却总将瓜子皮吐到地上,女列车员几次前去宣传,这旅客却说我不吐地上,你怎么有工作干?但女列车员没有生气,只是默默地扫干净瓜子皮。在列车员来回的工作中,作者发现女列车员的脚似有点瘸,而女列车员却忙说没有。细细问之,才知是因下雪天路滑赶回段里上班时扭伤了脚。

  为什么不请假休息?现在春运坐火车回家过年的人多,临客任务也多,而人手又少,哪能让这点伤影响工作、耽误旅客回家过年呢!作者被感动了。作者把女列车员比作外貌不扬却让满室生香的栀子花。读了这篇文章,我心里感慨道,做客运服务工作,或其它服务旅客的工作,就是要在自己历尽辛苦后,从而感动旅客。这才能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

  通过阅读《汽笛》上的文章,我不仅学着作者、作者文章里的主人公的好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依此干自己的工作、对待生活,而且自己也还学着写起了诗歌、散文。目前已在省、地报纸及一些网站上发表了很多篇(首)赞扬铁路公安民警工作的诗歌和散文。

  《汽笛》其实只是一个报纸的文学副刊版,但我觉得她却有天下粮仓般的功效。这“粮仓”,一次次地浸润着我这个边远基层一线的铁路人,让我获益良多。其它的读者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一路上受着《汽笛》的浸润呢?我想是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