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0531396221.jpg

   喀什小伙买买提艾力·亚生为能与阔别多年的上海再续前缘而感到荣幸——是黄浦江畔的公益力量,追逐上海对口支援的脚步而来,成就了这场重逢。

  
  11年前,买买提艾力受益于民族政策,入读上海交大附中,后在武汉读完大学后回喀什找工作。正值一家上海公益机构在喀什招募新疆区域项目助理,一见“上海”两字,他不假思索前去应聘,3天后入职。他心潮澎湃,此份工作能够联结起两地,使他得以亲眼见证,上海手捧爱心、责任、智慧与经验,自一头“小母牛”开始,通过物品赠送与技能传递,帮助喀什农户摆脱贫困、收获自尊、重塑社区、美美和谐。
  
  其实又何止新疆喀什一地呢?在西藏、云南、贵州、青海、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自治区……但凡上海对口支援地,都不仅有政府层面资金支持、干部选派、民生为本、产业为重各种倾力帮扶,还有上海社会组织如影相随,促成一股春风化雨般的软实力。
  
  跟着上海对口支援的步伐,申城一群“公益蝴蝶”,正绘制一份特殊的爱心与使命地图。
  
  海惠,与上海援疆“神同步”
  
  金毓敏的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但其角色很重要。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小母牛组织”的联盟机构——“海惠”在上海的市场开发专员,她一头连着上海,另一头连着新疆,将筹措善款中的一部分,用于助推喀什农户小牲畜的茁壮成长。
  
  国际小母牛组织坚信“赠人牛奶,不如助人养牛”,总部设在美国,从事扶贫与乡村发展,已在全球125个国家扶持了2260多万人。而在中国,“小母牛”在成都本土化注册为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在中西部17省市自治区开展项目。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上海领到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巴楚、莎车、泽普、叶城四县的光荣任务。同年,海惠应邀在沪筹建上海海惠社区民生发展促进中心。
  
  之所以同上海援疆“神同步”,金毓敏道出缘由。此前,海惠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及汶川地震灾后社区重建与生计发展项目中表现优异,而当时,上海正创新探索社会组织、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三社援疆”,于是海惠进入到上海援疆指挥部的视线,并经由上海市民政局与市合作交流办积极引导和铺路,“可以说,海惠是受上海感召,为上海援疆而来!”
  
  2011年9月,海惠与上海市民政局在莎车县共同启动“小母牛”项目,计划帮助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尼皮其村和托格艾日克村150户贫困农户脱贫。海惠向农户免费提供牲畜、农作物及技术培训,而农户承诺,脱贫后将牲畜的下一代作为礼品,传递给同村有需求的乡亲,将扶贫成效无限延伸。
  
  买买提艾力犹记,项目刚启动时,莎车县民政局不无担心,“小伙子你有所不知啊,我们贫困户过去拿政府补助,这个月拿,下月就花没了,你还指望他们做礼品传递?”
  
  买买提艾力却有底气,“我们会像养育孩子一样扶植农户,待他们会‘走路’才放手,我们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这耐心,颇有“上海范”,靠精细管理和润物细无声来赢得人心。
  
  因为耐心,海惠事先摸底,选定家庭年收入2700元以下且有脱贫意愿的农户;出于尊重,海惠倾听农户意见,敲定了最受欢迎的“刀郎羊”,并带着农户直接去市场选购,随行的还有帮忙鉴定品质的农牧局专家和协助砍价的养殖大户;为环保计,海惠帮建沼气池,连种植饲草、使用滴灌技术都手把手地教,只为既不破坏草原植被,亦不浪费水资源。
  
  出人意料事,在第22个月发生。按计划,项目启动后2年,将进行礼品传递。没想到,受助农户竟提前来电催促:“礼品传递啥时开始啊?我们早准备好了,一户都不少!”
  
  大部分受助农户都能拿出一本漂亮的经济账。2年前被赠的5只繁育母羊,2年后已变成15只,最高纪录18只,平均为农民增收1万元。可以想见,今年100户,2年后增加到200户,4年后便是400户,礼品传递的滚雪球效应,正在彰显。
  
  而诚信与互助,永不终止。在农户技能培训会上,不止一次,新受助农户向买买提艾力斩钉截铁表示:“既然阔什艾日克乡能提前完成礼品传递,那我们也绝不会输给他们!”在某村,海惠每月对农户例行走访时发现,一户家庭因孩子烫伤需治疗,不得不将赠送的羊全部卖掉,这时距离礼品传递只剩几个月了。没想到,左邻右舍纷纷站出来说,若无法减免传递费用,大伙愿捐钱凑够钱款!而烫伤家庭却执意,“能靠自己解决,绝不拖累别人!”最终独立完成了爱心传递。
  
  “真爱”,在日喀则建“梦想中心”
  
  连续4年荣登《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慈善基金会榜首的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在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的4316米世界屋脊上,有一个海拔最高的“梦想中心”。
  
  西藏与上海,感情不一般,迄今,上海对口援藏已21年。迄今7批上海援藏干部的高原奉献、市民政局与合作交流办相关部门的牵线引路,再加上全社会各方爱心人士助力,使得“真爱梦想”进入日喀则,更像是又一场久别重逢。
  
  这场重逢,付伟是见证者。他是真爱梦想基金会的志愿者,中国银联培训中心主任。他之所以投身公益,起源于看不懂:曾经坐在他隔壁工位的前同事沈丹义,居然放弃了某支付公司战略总监的高薪职位,全职投入“真爱梦想”。据说,这家公益组织集中了大批从事金融证券的精英,立志要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做成一家真正透明的专业公益机构。佩服兼疑惑之际,2013年,付伟受邀参加该基金会年会,结果被深深吸引。“真爱梦想”的使命与目标,是促进教育均衡,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帮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它已在中西部中小学建设了几百余间“梦想中心”,推动老师成为梦想的合伙人,由这些“梦想老师”教授“梦想课程”,从绘本戏剧到理财创业,无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精神。而“筑梦”的成本,硬件加软件,只要10万元(现升级版为15万元)。
  
  付伟决心一试。当时,微博、微信开始火爆,他坚信科技力量对公益的巨大助推,将有望实现他的公益理想——通过社交媒体、熟人网络的链式传播,不仅聚集善款,更凝聚一批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精英,散则满天星,聚则一团火。于是,他以社交媒体为众筹平台,计划独立筹集一间“梦想中心”的建设资金,他提出“微捐”概念,将10万元分解成200份,每份500元。
  
  起初,付伟对自我号召力尚无把握,连续一周,以“付伟的轻描淡写”为名,每日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招募文章。“社群效应”迅速发酵,3周不到便完成了一间“梦想中心”的筹资。
  
  他上了瘾,很快便想援建第二、第三间。2014年,付伟一家三口计划去西藏旅行,同时作为志愿者完成“真爱梦想”首次进藏实地考察。在徐汇工作的朋友向付伟推荐徐汇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萨迦县,在那儿,他见到了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白锦波和萨迦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陈凤广等多位上海第7批援藏干部。
  
  难忘在萨迦县中学见到场景——因教室拥挤,学生们盘腿坐在风吹卷起沙的操场上进行期末考试;因宿舍没有灯,高原大风中的孩子们,借着昏暗的路灯发奋读书。
  
  更难忘陈凤广的干劲与种种不可思议。这位来自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初中部的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将萨迦县中学26名逃课学生聚在一起,专设“上海实验班”。班内,学生可享特权,只上容易的和喜欢的课程,能看电视,老师只表扬不批评。这个班级的口号是,“你行我也行,我能改变我自己”。短短一年多时间,不仅再无人逃课,在日喀则“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实验班中11人次获一等奖,班级中考成绩竟超过了普通班!即便如此,陈凤广仍觉不过瘾,他问付伟,能否在萨迦县中学建一间“梦想中心”,“我相信,上海的教育理念加上‘梦想中心’平台,定能让萨迦县中学成为全县乃至整个日喀则的教育领头羊!”
  
  为了萨迦的孩子,付伟再众筹。这一回,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联结西藏,传递梦想”活动有了更有意义的载体。付伟与在上海平和学校念书的儿子付誉共同动议并承诺,萨迦县中学“梦想中心”的捐赠者,可获得2张明信片,一张写上祝福由他们带给萨迦的孩子,另一张由藏族孩子用藏文书写祝福后带上珠峰,再寄回上海。消息一经发布,响应者众,真爱梦想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潘江雪更邀来她的明星和企业家朋友助阵,一周时间,200余张明信片被一抢而空。付伟笑言,在海拔最高的邮局写地址,写得他“手抽筋”。
  
  来自上海的如此盛情,使萨迦县中学的“梦想中心”迅速建成。陈凤广知道,这间带有图书馆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是全县最好的教室,没有之一。他向捐赠者微信群承诺,“争取用坏,绝不放坏”,获得群内一连串点赞。第一次,他带着学生去“梦想中心”打扫,当电脑中飘出音乐,学生们又惊又喜,争先恐后申请打扫,公平起见,陈凤广只能让全校各班轮流。谁敢想象,如今学生们在课堂上做游戏、看课外书、查资料,还不时挑战老师权威,而不再是过去教师从头至尾的“满堂灌”。
  
  学生们由内及外的变化,更令人欣喜。陈凤广的爱人朱慧芳和儿子,2年内4次去日喀则探亲,两件小事令朱慧芳印象深刻,一是她看见孩子们在校园主动捡起垃圾,二是那位原本羞涩的女孩,在教师节那天悄悄塞给朱慧芳一条红色手链并祝节日快乐。
  
  对口支援的社会“靠山”
  
  每每回上海短期休假,陈凤广和同样来自徐汇的援藏干部杨杰的日程都被各种演讲邀请排满。这当中,既有区领导热情张罗牵线,也有慕名者主动寻来。全上海愈加浓厚的对口支援氛围,令他们歇不得,也不想歇。
  
  他们动情开讲——萨迦缺水,上一批上海援藏干部为学校引水接管,孩子们终于结束了到远处河道背水的生涯。仅一根水管,学生们排队啜饮。然而那都是原生态水,未经消毒,上游若漂着牛粪,下游的孩子直接喝下肚,就很可能会得痢疾,腹泻带血,久犯不愈。最高峰时,全校四分之一的学生犯病,一半寝室被隔离,教师们严格监管水源,不许学生再喝。可学生们哪忍得住口渴?于是,一边是老师厉声阻止,一边却是学生不管不顾趴在水管下就喝……这些镜头,陈凤广和杨杰边流泪,边用相机记录下来。
  
  当这些照片在上海呈现时,台下观众泪盈于睫。无需号召,徐汇区民办华育中学师生自发捐款20万元,为萨迦县中学凑足了4台净水器及安装工程的钱;南洋中学义卖所得8万余元,为藏区孩子捐晾衣架,就冲着那张藏族孩子将十几件衣服捆在一起挂在宿舍外的照片。还有南洋模范中学、中国中学、求知小学、果果幼儿园……但凡援藏干部演讲之地,无一不捐款捐物。徐汇凌云街道爱心人士群体“绿主妇”主动邀请陈凤广去社区分享,因为“上海对口支援这桩大事,也是我们普通百姓自家事”。演讲之后,退休阿姨打了毛衣手套,赶在寒冬来临前,托他寄给藏区孩子。还有热心人,奉上一大箱豌豆种子罐头,希望在萨迦县中学每个班级的窗台上都放上一罐,只因陈凤广说过“藏区植物太少,孩子们都见不到绿色……”
  
  这便是上海,一个极易被爱心点燃的城市,一个特别能同国际公益理念接轨的城市。为筹措新疆等地“小母牛”项目资金,海惠动员学生读书后提交阅读清单并向周围人募捐,这一“开卷助人”项目在上海已开展多年,仅在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所募资金就已从2011年时的3.7万元,攀升至去年的12.9万元。小学部四年级D班朱同学可谓“金牌销售”,打起了父母微信朋友圈的主意,自行联系捐款者,自行收集钱款,亲笔写感谢信。而五年级A班李同学,携自制海报,连续2周前往上海图书馆,向陌生人募捐。
  
  除了海惠、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还有更多社会组织同样情系上海对口支援地。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秉承“联合劝募”理念,其“一个鸡蛋”项目,旨在让贫困地区孩子每天吃上一个鸡蛋;为拯救云南红河州元阳哈尼世遗村落,上海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发起“红米计划”;上海申彤梦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在日喀则援建“申彤公益林”;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在云贵百余所小学支教、提供图书、培训乡村教师……
  
  这让许多对口支援干部感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背后是强大的‘靠山’,是上海市,是各区县,是多种社会力量!”
  
  一座城,与千里之外的情感牵连,可以靠这些社会力量来唤醒、来维系;
  
  这些社会力量,宛若一只只“公益蝴蝶”,期待更多播种人心的机会;
  
  正如付伟在博客中所言:当蝴蝶漫天共振,又将扇动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