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一位美籍华人的中国结核病防治之路

  中新社记者 董子畅

  从小跟随父母从中国香港移民至美国,从医后又致力于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刚刚获得2017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的美籍华人钱秉中在中国结核病防治领域已经工作了20余年。

  在身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结核病组副主任的钱秉中看来,自己更像是一座桥梁,连通世界和中国,让更多的国际组织来助力中国的结核病防治。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得知自己获奖后,钱秉中特别激动,“我没想到自己会获奖,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荣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公共卫生面临一大难题:虽然上世纪中期人类研发出的结核病药物已经大幅降低了死亡率,但病人治愈需要按时服药至少6个月。如果服药、治疗不规范,则不仅难以治愈,更有可能发展为耐药结核病,继续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世界亟需一个更为完善的模式,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那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从事医疗工作的钱秉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并希望有机会去国际上有需要的地方服务。

  “因为我在华人家庭长大,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一些传统美德,包括要努力工作,对待事情要负责任等。”钱秉中认为,一个人获得的多,那么就应该回报社会更多。“我一直希望能到那些更需要我的地方去,有机会到美国以外的地方做一些贡献。”

  这个想法在1995年如愿以偿,世界卫生组织聘请他做医学顾问,开始负责世界银行中国结核病项目的研究活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聘请他做国家结核病顾问,在世卫中国办公室全职工作。

  从他开始走上中国的结防路,迄今已经20多年。这20多年也是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快速进展的时期。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走在全球前列,得到了国际认可。这其中随处可见钱秉中的身影,从为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的第五、第十个卫生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到参与领导、设计中国参与全球基金等国际组织的结核病防治项目,再到为中国结核防控奔走呼吁、筹措申请国际资助,这些都极大促进了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

  钱秉中对于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倾注心血。他坦言:“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我的家人给了我足够的鼓励。包括最初决定举家从美国搬过来,长期留在中国工作,也是家人百分百的赞成坚定了我的想法。”

  目前,中国结核病流行趋势已从高流行降为中流行。“要想降为低流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所在的基金会正在与中国政府及相关伙伴携手合作,在东、中、西部分别找到一个试点城市,希望找出一个高效并可以推广的结核防控模式。”对于下一步工作,钱秉中充满激情。中国结核病防治的道路他还将继续走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