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董爱兰,自从2006走进湖北省潜江市光荣院至今已经11年了,她放下优越的家境,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名护理员,始终如一地照顾着一群特殊老人。春去秋来,她视老人如父母,被大家亲切地唤作“贴心小棉袄”。

 
  “他们就像我的亲人”
 
  光荣院里住着70多名老人,有的吃喝拉撒不能自理,有的患有心血管、呼吸道、泌尿系统等疾病,还有的性格古怪、孤僻。每天需要帮助洗澡、洗衣、喂饭等特殊护理的老人占总数的1/5。
 
  如何为这些特殊的老人服好务?董爱兰道出了秘诀:就是要做到“五心”服务,即“热心、诚心、爱心、耐心、孝心。”
 
  去年10月,钟祖生老人大腿骨折卧床不起,7天没有大便。董爱兰在护理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迅速把他抱扶到便椅上。可老人因长时间便秘,想拉又拉不出来。看着老人痛苦的样子,董爱兰默默守在他身旁,安慰他,喂他喝润肠药、打开塞露……但都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只有用手帮助疏通肛门里硬化的粪便。没有丝毫犹豫,董爱兰将老人抱扶到床上,忍着粪便的异味,轻轻地、一点一点往外抠……最终,老人解除了痛苦。
 
  “她不嫌脏照顾我,就算是自己亲生的女儿也不一定做得到呀!”钟祖生老人感动地说。
 
  “我有能力帮助他们”
 
  2006年,当看到潜江市光荣院招护理员时,董爱兰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那时孩子在私立学校住读,丈夫在外面跑运输做生意。作为一个女人,我要自立自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抱着这样的念头,董爱兰走进光荣院,成了一名护理员。
 
  回忆起刚进光荣院的时候,董爱兰记忆犹新。“那时的光荣院环境比较差,条件也十分简陋,供养的大多是一些孤寡优抚老人,脾气有点大。一进房间,还有很大的异味。”
 
  工作没多久,和她一同进来当护理员的两人选择了离开,董爱兰却留了下来。 这一留,就是11年。
 
  谈起其中的艰辛,董爱兰说起了她照顾过的第一位老人杨秀芳。
 
  杨秀芳老人时年84岁,是位老战士,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在参加抗美援朝时,她9个月大的儿子不幸夭折,不久,丈夫也去世了。双重打击,让老人精神受到刺激,脾气变得古怪。面对这样一位老人,董爱兰告诉自己,要和老人建立起感情。她耐心地照顾老人起居,每天帮老人端茶递水、端屎端尿,陪她聊天、讲故事。晴天的时候背她出来晒太阳、清洗头发、修剪指甲。可老人对她并没有完全信任。有一次,老人把大便拉在了床上,董爱兰赶紧帮着换衣被,没想到,老人不仅不说她好,还趁领导查房时告了一状,说她100多块钱不见了,是董爱兰拿走了。
 
  “当时,我委屈地直想哭,可还是强忍着泪水和其他同事一起帮杨奶奶找钱,最终在老人的枕头下面的垫絮里找到了。事后,有些老人为我鸣不平,可对一个患病老人,没什么好计较的。”此后,董爱兰更加细心地照顾老人。老人临终前,拉着董爱兰的手不断地念叨:“你就是我的好闺女呀……”